《冬不出吟》邵雍
冬非不欲出,欲出苦日短。年老恐话长,天寒怕归晚。山翁头有风,乡友情非浅。必欲相招延,春光况不远。
《读柳子厚集》秦纲
崭然头角异,年少锐功名。身为才高累,名因宦谪成。山川助奇气,骚雅变遗声。千古罗池祀,昌黎报友情。
《闻莺》杨万里
过雨溪山净,新晴花柳明。来穿雨好树,别作一家声。故欲撩诗兴,仍添怀友情。惊飞苦难见,那更绿阴成。
《八月四日仁甫行》韩淲
投老不堪别,莫云师友情。当时建阳聚,何日上饶行。旧事消除尽,新愁积渐生。酒杯无浪与,醉醒是秋声。
《哭瓢饮陈子在》薛嵎
初食难忘置,心怀故友情。花枝封蜡寄,诗递出门迎。忍听偏亲哭,相期嗣子成。乘除理终定,人事未容轻。
《赠今井--奈良书法家曾访华》老舍
文化交流古已然,友情海海连天。奈良香火唐年寺,未许乌云遮月圆。
《题喻景山大飞书房》陈宓
仙豀七十里,半世只闻名。一日见山色,千年怀友情。古匏浮美醁,清水照尘缨。霜月亭亭白,连床语到明。
《和许伯诩访景山》陈师服
仙溪七十里,半世始闻名。一日见山面,千年怀友情。古匏浮晋醁,清水照尘缨。霜月亭亭白,连床话到明。
《有所恨二章》欧阳詹
相思君子,吁嗟万里。亦既至止,曷不觏止。本不信巫,谓巫言是履。在门五日,如待之死。有所恨兮。相思遗衣,为忆以贻。亦既受止,曷不保持。本不欺友,谓友情是违。隔生之赠,造次亡之。有所恨兮。
《自尚书郎出为滁州刺史(留别朋友兼示诸弟)》 韦应物
效愚方此始,顾私岂获并。徘徊亲交恋,怆悢昆友情。日暮风雪起,我去子还城。登途建隼旟,勒驾望承明。云台焕中天,龙阙郁上征。晨兴奉早朝,玉露沾华缨。一朝从此去,服膺理庶甿。皇恩倘岁月,归服厕群英。
1. 交友的文言文
1、【高山流水】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译文】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听。伯牙弹琴,志向在高山,钟子期说:“妙呀!巍峨高大像泰山!”伯牙的志向在流水,钟子期说:“妙呀!浩浩荡荡像江河!”钟子期死后,伯牙摔了琴,终其一生不再弹琴,认为世间没有值得他为其弹琴的人。并非只有弹琴是这个道理,贤者也是如此,即使有贤能的人,却没有人来善待他,贤能的人何必向人尽忠呢!马不是自己成为千里马,而是等到伯乐出现才可以。
2、【包惊几笃于友谊】
包惊几笃于友谊,与吴东湖善。吴卒,抚其家甚至。后方嫁女,闻吴女将适人,贫不能理装,即以其女之奁具赠之,己女后一载始嫁。时论称之。
【译文】
包惊几对朋友间的友情很忠诚,与吴东湖是好朋友。吴东湖死后,包惊几照料吴家极其周到。后来,当包惊将自己的女儿要出嫁的时候,他听说吴东湖的女儿将要嫁人,但因家中贫穷不能自备嫁妆,他就把自己女儿的嫁妆送给她,自己的女儿晚了一年才出嫁。当时的人们都以此赞扬他。
2. 关于交朋友的文言文有那些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香如兰.——《易·系辞》
习与正人居之,不能无正也;犹生长于齐,不能不齐语也.——贾谊
君子拙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司马迁
不知其人,视其友.——司马迁
掘井须到流,结交须到头.——贾岛
近贤则聪;近愚则聩.——皮日休
百年心如同,谁限河南北?——姚合
恩情须学水长流.——鱼玄机
浅近轻浮莫与交.——贯林
求友须在良,得良终相善.求友若非良,非良中道变.欲知求友心,先把黄金炼.——孟郊
结交非贤者,难免生爱憎.——孟郊
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己.——鲍溶
人生交结在终始,莫以开沉中路分.——贺兰进明
择友如淘金,沙尽不得宝.——李成用
亲之割之不断,疏者属之不坚.——韩愈
当君远相知,不道云海深.——王昌龄
相见情已深,未语可知心.——李白
相知在急难,独处亦何益.——李白
交友投分,切磨箴视.——周兴嗣
3. 有关朋友的文言文
最低0.27元开通文库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 *** 亚 关于朋友的文言文【篇一:关于朋友的文言文】关于朋友的1、同心而共济,始终如一。
—62616964757a686964616fe4b893e5b19e31333433623738—欧阳修2、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孟子3、一贵一贱交情见。
——骆宾王4、布衣之交不可忘。——李延寿5、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庄子6、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
——《汉书》7、今日乐相乐,别后莫相忘。——曹植8、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9、势力之交难以经远。——陆机10、乐莫乐兮新相知。
——屈原11、人生乐在相知心。——12、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张九龄13、少年乐相知,衰暮思故友。——韩愈14、一死一生,乃知交情。
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史记》15、冤家宜解不宜结,各自回头看后头。——冯梦龙16、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陶潜17、朋友,以义合者。——朱熹18、君子交绝,不出恶声。
——《战国策》19、人生所贵在知已,四海相逢骨肉亲。——《雁门集》20、知音世所稀。
——22、君子淡如水,岁久情愈真。小人口如蜜,转眼如仇人。
——《逊志斋集》23、二人同心,其利断金。——《易。
系辞上》25、人生贵相知,何用金与钱。——李白26、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
——欧阳修27、交心不交面,从此重相忆。——28、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白居易29、交情老更亲。——30、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
——31、相知在急难,独好亦何益。——李白3。
4. 【关于友情的古文.最好有解释.(文章,不要句子)不要一大篇子得废
伯牙鼓琴遇知音伯牙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巍巍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后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这个不是解释,文章很简单,应该能看懂的.一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忽听岸上有人叫绝.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他知道此人是知音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兴奋极了,激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两人分别约定,明年此时此刻还在这里相会.第二年,伯牙如期赴会,但却久等子期不到.于是,伯牙就顺着上次钟子期回家的路去寻找.半路上,他遇到一位老人打听子期的家.这一打听才知道,原来,这位老人正是子期的父亲.老人告诉伯牙,子期又要砍柴又要读书,再加上家境贫寒,积劳成疾,已经在半月前去世了.子期去世时担心伯牙会这在里久等,叮嘱老人一定要在这一天来通知伯牙.听到这个消息后悲痛欲绝.他随老人来到子期的坟前,抚琴一曲哀悼知己.曲毕,就在子期的坟前将琴摔碎,并且发誓终生不再抚琴.自此始有高山流水遇知音,伯牙摔琴谢知音的典故,后有称颂其事,在此筑馆纪念,称为琴台,现琴台东对龟山,西临月湖,成为武汉著名古迹胜地.以下是,这是友情的么?还是我的问题太潦草了?这里的友情是-铁子.兄弟..不是人生,某与长辈.某与某成为了朋友。
是楼主的问题错了,你问的那不是友情,那叫哥们义气——不管是非对错,抄砖头就上,古惑仔作风.你要的是古文,古人不讲究那个.古人交朋友讲究一个贵在知心,君子之交淡如水.一楼和我的答案都是不错的友情典范,流传千古的.。
5. 古人交友的古文
【杵臼之交】:指交友不分贵贱。
《聊斋志异·成仙》:“文登周生,与成生少共笔砚,遂订杵臼交。”——杵与杵交,臼与臼交,杵臼相交,如今再难有这样的痴人了。
所谓“物以类聚”是也。【布衣之交】:指普通百姓相交。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臣以为布衣之交不得欺,况大国乎?”——布衣时易交,一布衣变锦衣后再难与之交。盖因“三句话不离本行”,已无共同语言也。
【刎颈之交】:指即使掉脑袋也不变心的朋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怎么会有这样的傻子?!君不见,当今多少“同林鸟”的夫妻,大难来时尚“各奔东西”,“识时务者为俊杰”啊!【莫逆之交】:指彼此情投意合的朋友。《北史·司马膺传》:“所以游集,尽一时名流。
与邢子才、王景等并为莫逆之友。”——所谓“莫逆”,不妨是有目的的伴装的伪造的滥竽充数以假乱真的。
人生本是一场戏,只要大家“交”得高兴,又何必那么计较和认真,非要揭穿它呢。【忘年之交】:指不计年岁长幼、以才能德行为主的交往。
《南史·何逊传》:“南乡范云见逊对策,大相称赏,因结忘年之交。”——在崇尚领导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当代,也是“长者”们为自己和亲友预留下一条后路的有效“交友”手段,何况还可得“平易近人”的佳名呢。
【竹马之交】:指幼年之交。《世说新语·方正》:“帝曰:聊故复忆竹马之好不?”——什么年代了啊,还兴这个?!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执着如初又何必呢,人是应该“向前(钱、权)看”的呀!【君子之交】:指看上去很平淡、重在道义的朋友。
《诸子·山林》:“君子之交淡如水”。——白开水有什么好喝?还是喝可乐好!【车笠之交】:指不以贵贱而异的朋友。
《太平御览》卷四O六引周处《风土记》:“越俗性率朴,意亲好合,即脱头上手巾,解腰间五尺以与之为交,拜亲跑妻,定交有礼…祝曰:‘卿虽乘车我戴笠,后日相逢下车揖;我虽步行卿乘马,后日相逢卿当下。’”——呵呵,这个恐怕是做给别人看的吧?君不见,当今“大人们”每次下乡都要邀上记者或“长舌”呢!【金石之交】:指交谊深厚、如金石之坚固。
《汉书·韩信传》:“今足下自以为与汉王为金石交,然终为汉王所擒矣。”——“今足下自以为与汉王金石交,然终为汉王所擒矣”,放眼今天,深以为是!【金兰之交】:指友情契合、如兄弟般的朋友。
《世说新语·贤嫒》:“山公与嵇、阮一面,契若金兰。”——“亲兄弟”还“明算帐”,何况朋友?!只不过“契若金兰”罢了。
6. 关于友情的文言文
同学一首别子固
宋代:王安石
江之南有贤人焉,字子固,非今所谓贤人者,予慕而友之。淮之南有贤人焉,字正之,非今所谓贤人者,予慕而友之。二贤人者,足未尝相过也,口未尝相语也,辞币未尝相接也。其师若友,岂尽同哉?予考其言行,其不相似者,何其少也!曰:学圣人而已矣。”学圣人,则其师若友,必学圣人者。圣人之言行,岂有二哉?其相似也适然。
予在淮南,为正之道子固,正之不予疑也。还江南,为子固道正之,子固亦以为然。予又知所谓贤人者,既相似,又相信不疑也。
子固作《怀友》一首遗予,其大略欲相扳以至乎中庸而后已。正之盖亦常云尔。夫安驱徐行,轥中庸之庭,而造于其堂,舍二贤人者而谁哉?予昔非敢自必其有至也,亦愿从事于左右焉尔。辅而进之,其可也。
噫!官有守,私有系,会合不可以常也,作《同学一首别子固》以相警,且相慰云。
译文一 江南有一位贤人,字子固,他不是现在一般人所说的那种贤人,我敬慕他,并和他交朋友。淮南有一位贤人,字正之,他也不是现在一般人所说的那种贤人,我敬慕他,也和他交朋友。这两位贤人,不曾互相往来,不曾互相交谈,也没有互相赠送过礼品。他们的老师和朋友,难道都是相同的吗?我注意考察他们的言行,他们之间的不同之处竟是多么少呀!应该说,这是他们学习圣人的结果。学习圣人,那么他们的老师和朋友,也必定是学习圣人的人。圣人的言行难道会有两样的吗?他们的相似就是必然的了。 我在淮南,向正之提起子固,正之不怀疑我的话。回到江南,向子固提起正之,子固也很相信我的话。于是我知道被人们认为是贤人的人,他们的言行既相似,又互相信任而不猜疑。 子固写了一篇《怀友》赠给我,其大意是希望互相帮助,以便达到中庸的标准才肯罢休。正之也经常这样说过。驾着车子稳步前进,辗过中庸的门庭而进入内室,除了这两位贤人还能有谁呢?我过去不敢肯定自己有可能达到中庸的境地,但也愿意跟在他们左右奔走。在他们的帮助下前进,大概能够达到目的。 唉!做官的各有自己的职守,由于个人私事的牵挂,我们之间不能经常相聚,作《同学一首别子固》,用来互相告诫,并且互相慰勉。
1. 有关朋友的文言文
原发布者: *** 亚
关于朋友的文言文【篇一:关于朋友的文言文】关于朋友的1、同心而共济,始终如一。——欧阳修2、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孟子3、一贵一贱交情见。——骆宾王4、布衣之交不可忘。——李延寿5、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庄子6、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汉书》7、今日乐相乐,别后莫相忘。——曹植8、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9、势力之交难以经远。——陆机10、乐莫乐兮新相知。——屈原11、人生乐在相知心。——12、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张九龄13、少年乐相知,衰暮思故友。——韩愈14、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史记》15、冤家宜解不宜结,各自回头看后头。——冯梦龙16、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陶潜17、朋友,以义合者。——朱熹18、君子交绝,不出恶声。——《战国策》19、人生所贵在知已,四海相逢骨肉亲。——《雁门集》20、知音世所稀。——22、君子淡如水,岁久情愈真。小人口如蜜,转眼如仇人。——《逊志斋集》23、二人同心,其利断金。——《易。系辞上》25、人生贵相知,何用金与钱。——李白26、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欧阳修27、交心不交面,从此重相忆。——28、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29、交情老更亲。——30、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31、相知在急难,独好亦何益。——李白3
2. 关于友情的文言文
1.高山流水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2.朋党论
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利禄也,所贪者货财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喂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尧之时,小人共工、驩兜等四人为一朋,君子八元、八恺十六人为一朋。舜佐尧,退四凶小人之朋,而进元、恺君子之朋,尧之天下大治。及舜自为天子,而皋、夔、稷、契等二十二人,并立于朝,更相称美,更相推让,凡二十二人为一朋,而舜皆用之,天下亦大治。《书》曰:“纣有臣亿万,惟亿万心;周有臣三千,惟一心。”纣之时,亿万人各异心,可谓不为朋矣,然纣以亡国。周武王之臣三千人为一大朋,而周用以兴。后汉献帝时,尽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为党人。及黄巾贼起,汉室大乱,后方悔悟,尽解党人而释之,然已无救矣。唐之晚年,渐起朋党之论。及昭宗时,尽杀朝之名士,或投之黄河,曰:“此辈清流,可投浊流。”而唐遂亡矣。
夫前世之主,能使人人异心不为朋,莫如纣;能禁绝善人为朋,莫如汉献帝;能诛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然皆乱亡其国。更相称美推让而不自疑,莫如舜之二十二臣,舜亦不疑而皆用之,然而后世不诮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而称舜为聪明之圣者,以能辨君子与小人也。周武之世,举其国之臣三千人共为一朋。自古为朋之多且大,莫如周。然周用此以兴者,善人虽多而不厌也。
嗟呼!治乱兴亡之迹,为人君者,可以鉴矣!
3.包惊几笃于友谊
包惊几笃于友谊,与吴东湖善。吴卒,抚其家甚至。后方嫁女,闻吴女将适人,贫不能理装,即以其女之奁具赠之,己女后一载始嫁。时论称之。
3. 【关于友情的古文.最好有解释.(文章,不要句子)不要一大篇子得废
伯牙鼓琴遇知音伯牙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巍巍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后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这个不是解释,文章很简单,应该能看懂的.一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忽听岸上有人叫绝.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他知道此人是知音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兴奋极了,激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两人分别约定,明年此时此刻还在这里相会.第二年,伯牙如期赴会,但却久等子期不到.于是,伯牙就顺着上次钟子期回家的路去寻找.半路上,他遇到一位老人打听子期的家.这一打听才知道,原来,这位老人正是子期的父亲.老人告诉伯牙,子期又要砍柴又要读书,再加上家境贫寒,积劳成疾,已经在半月前去世了.子期去世时担心伯牙会这在里久等,叮嘱老人一定要在这一天来通知伯牙.听到这个消息后悲痛欲绝.他随老人来到子期的坟前,抚琴一曲哀悼知己.曲毕,就在子期的坟前将琴摔碎,并且发誓终生不再抚琴.自此始有高山流水遇知音,伯牙摔琴谢知音的典故,后有称颂其事,在此筑馆纪念,称为琴台,现琴台东对龟山,西临月湖,成为武汉著名古迹胜地.以下是,这是友情的么?还是我的问题太潦草了?这里的友情是-铁子.兄弟..不是人生,某与长辈.某与某成为了朋友。
是楼主的问题错了,你问的那不是友情,那叫哥们义气——不管是非对错,抄砖头就上,古惑仔作风.你要的是古文,古人不讲究那个.古人交朋友讲究一个贵在知心,君子之交淡如水.一楼和我的答案都是不错的友情典范,流传千古的.。
4. 求关于友谊的文言文
《列子·汤问》
载: 伯牙 善鼓琴, 钟子期 善听琴。 伯牙 琴音志在高山, 子期 说“峩峩兮若 泰山 ”;琴音意在流水, 子期 说“洋洋兮若 江 河 ”。 伯牙 所念, 锺子期 必得之。后世遂以“知音”比喻知己,同志。 三国 魏 曹丕 《与吴质书》:“ 徐 、陈 、应 、刘 ,一时俱逝,痛可言邪…… 伯牙 绝弦於 钟期 , 仲尼 覆醢於 子路 ,痛知音之难遇,伤门人之莫逮。” 唐 杜甫 《哭李常侍峄》诗:“斯人不重见,将老失知音。” 明 唐顺之 《谢病赠别高参政》诗:“逝将归旧林,复此别知音。” 浩然 《艳阳天》第六九章:“[ 弯弯绕 ]可见到‘知音’了,哪还肯白白地放过去呢?” 伯牙诵云:“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筼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历尽天涯无足语,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5. 有关友情的古文(要文章
《答苏武书》李陵写给他的朋友苏武的信,真切又感人。
恩 还有《世说新语—伤逝》有好几则关于友情的短文,也很不错。
贴两则给你吧:
顾彦先平生好琴,及丧,家人常以琴置灵床上。张季鹰往哭之,不胜其恸,遂径上床,鼓琴作数曲,竟,抚琴曰:「顾彦先颇复赏此不?」因又大恸,遂不执孝子手而出。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奔丧,都不哭。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6. 关于"朋友"的古文名句及故事
高山流水 伯牙鼓琴的典故 伯牙是一位有名的琴师,他的琴术很高明,钟子期则善于欣赏音乐。
伯牙弹琴的时候,想着在登高山。钟子期高兴说:“弹得真好啊!我仿佛看见了一座巍峨的大山!”伯牙又想着流水,钟子期又说:“弹得真好啊!我仿佛看到了汪洋的江海!”伯牙每次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从琴声中领会到伯牙所想。
有一次,他们两人一起去泰山的北面游玩,游兴正浓的时候,突然天空下起了暴雨,于是他们来到一块大岩石下面避雨,伯牙心里突然感到很悲伤,于是就拿出随身携带的琴弹起来。开始弹绵绵细雨的声音,后来又弹大山崩裂的声音。
每次弹的时候,钟子期都能听出琴声中所表达的含义。伯牙于是放下琴感叹地说:“好啊,好啊,你的听力能想象出我弹琴时所想的意境,我的琴声无论如何也逃不掉你的听力!”后来,钟子期患病死了,伯牙心里非常悲伤,他把琴打破了,把琴弦也扯断了,一辈子都不再弹琴了,因为他觉得世界上再也没有像钟子期那样的知音值得自己为他弹琴了。
别董大 高 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 1.董大:唐玄宗时著名的琴客董庭兰。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董大”。
2.曛:昏暗。 3.君:指的是董大。
[简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
崔珏有诗道:“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惟有河南房次律(盛唐宰相房官),始终怜得董庭兰。”
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他在《别董大》之二中写道:“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但在这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前两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用白描手法写眼前之景:北风呼啸,黄沙千里,遮天蔽日,到处都是灰蒙蒙的一片,以致云也似乎变成了黄色,本来璀璨耀眼的阳光现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辉一般。
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群雁排着整齐的队形向南飞去。诗人在这荒寒壮阔的环境中,送别这位身怀绝技却又无人赏识的音乐家。
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 〔作者简介] 高适(700?-765),唐代诗人。
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xiu)(今河北沧县)人,曾做过散骑常侍。
有《高常侍集》。 管仲和鲍叔牙是春秋时期的一对好朋友,史称“管鲍之交”,说他们有“通财之义”。
所谓通财之义,是指他们在合作经营生意的时候,从不计较利润分配的多少,不分你我。俗话说“亲兄弟明算帐”,可见他们比亲兄弟还亲,这就很不容易了。
然而“管鲍之交”的内涵如果仅仅是建立在金钱上,那就未免太轻飘了。他们的友情别有洞天。
管鲍是齐国人,当时齐国的王子们为了争夺王位,爆发了内乱。管仲被任命辅佐公子纠,而鲍叔牙却被任命辅佐公子小白。
因为两位公子的哥哥襄公无道,两位公子被逼流亡出走,管仲和鲍叔牙自然要各随其主,管仲和纠逃到鲁国,鲍叔牙和小白逃到莒国。 内乱平息后,公子纠和公子小白彼此争先你追我赶,要回到齐国夺权登位,管鲍二人自然又要各为其主。
在中途的争夺战中,管仲曾射过小白一箭,这一箭本是致命的,怎奈小白福大命大,箭头被他腹上的衣带钩挡住了。结果最终是小白和鲍叔牙先回到齐国,从此小白就不叫小白了,改叫齐桓公了。
而公子纠和管仲只好回到鲁国继续政治避难。 随后,鲍叔牙设计借鲁国之刀杀了公子纠,又把管仲“引渡”回齐国。
齐桓公为了泄射钩之恨,要杀管仲,被鲍叔牙制止了。鲍叔牙告诉齐桓公,管仲是个治国奇才,不仅不能杀,而且还要重用。
起初齐桓公不答应,鲍叔牙又说:如果你不想成就霸业,那就算了。如果你想治国图强称霸,非用管仲不可,我鲍叔牙是不如他的。
于是,管仲当了齐国的宰相。 管仲果然是个治国奇才,上任后就把国事料理得有声有色,齐桓公每天只顾喝酒玩女人就行了,凡事不用操心。
几年下来,齐国在政治、军事、经济等各方面都日益强大,乃至雄踞天下,使春秋时期的其余四霸谁也不敢轻举妄动,各国之间常年的战争因此平息,安定天下达四十多年之久,这在春秋时代是一个奇迹。难怪孔子在一百多年后惊叹地说: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
让人费解的是,在管仲任命重臣大员时,从来没有提携过鲍叔牙。鲍叔牙在齐国的政坛上似乎不太得意。
更匪夷所思的是,管仲在临死前,再三嘱咐齐桓公不能让鲍叔牙继承相位。 然而管仲是对的,他这辈子能报答鲍叔牙的,就是不让鲍叔牙继承相位。
因为他深知,只要他一死,齐桓公就会完蛋,而鲍叔牙也会随之死于非命。果然,管仲死后的第二年,齐桓公也死了。
他的五个儿子开始争夺王位,相互攻杀。齐桓公的尸体在床上躺了六十七天,蛆虫遍体也无人过问。
而鲍叔牙则幸免于难,全身而退逍遥事外。 这就是深刻意义上的“管鲍之交”,是管仲和鲍叔牙之间。
7. 朋友的"友"在古文中指什么
友汉语拼音:you 汉字笔划:4 书写笔顺:横撇折捺偏旁部首:又 部首笔划:2 五笔输入:dc(86版) dc(98版)友 friend; friendly;友 yǒu 〈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顺着一个方向的两只手,表示以手相助.本义:朋友) (2) 同本义 [friend] 友,同志为友.――《说文》君子以朋友讲习.――《易·兑》.疏:“同门曰朋,同志曰友.” 联朋友.――《周礼·大司徒》与朋友交.――《论语》太丘与友.――《世说新语·方正》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偕数友出.――明·袁宏道《满井游记》是芋视乃友.――清·周容《芋老人传》朋友之交,至于劝善规过足矣.――清·刘开《问说》 (3) 又如:挚友(亲密的朋友);友生(朋友) (4) 职官名.王官之近臣 [professional officer] 王置师、友、文学各一人…友者因文王、仲尼四友之名号.――《晋书》 (5) 又如:友学(职官名.“友”与“文学”的合称.为辅佐、侍从之官) (6) 借指兄弟 [brother].如:友于之谊(兄弟间的情谊);友于(惟孝友于兄弟;兄弟友爱;借指兄弟);友弟(友悌.兄弟相友爱.师长对门生自称的谦辞) (7) 同伴,经常在一块儿玩的人 [panion].如:酒友;赌友 (8) 同一所教会、学校、班级、职业的成员 [member of guild,class,school,profession].如:教友;校友;工友等友 yǒu (1) 互相合作 [cooperate] 友,有也,相保有也.――《释名》 (2) 结交,与…为友 [be friend] 瓒深与先主相友.――《三国志·先主传》古之高士,不臣天子,不友诸侯,…――顾炎武《日知录》 (3) 又如:友其人;友结(结交);友直(与正直的人交朋友);友仁(与仁者交朋友) (4) 给予帮助或支持 [help] 出人相友.――《孟子·滕文公上》友爱 yǒu ài (1) [friendly affection;fraternal love]∶兄弟般的或非常亲密的 (2) [friendship]∶友好亲爱,友善,亲切互助友爱友邦 yǒubāng [friendly state] 友好国家友道 yǒudào [moral standard in munication of friends] 朋友交往的准则与道义友好 yǒuhǎo (1) [close friend]∶好友生前友好 (2) [cordial;friendly;amicable]∶亲近友善友好关系友军 yǒujūn [friendly forces] 与自己部队协同作战的部队友情 yǒuqíng [amity;friendship] 友谊诚挚的友情友人 yǒurén [friend] 指朋友各界友人友人便怒.――《世说新语·方正》友人惭.友善 yǒushàn [friendly;amicable;cordial] 朋友之间亲近和睦的与亮友善.――《三国志·诸葛亮传》温和,友善,总是那么容易接近,并且爱好社交友谊 yǒuyì [friendship;amity] 朋友间深厚的感情、亲密的关系友谊长存友于 yǒuyú [brother] 《尚书·君陈》:“惟孝友于兄弟”.后割裂用典,以“友于”代“兄弟” 朱鲔涉血于友于.――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友 yǒu ㄧㄡˇ (1) 彼此有交情的人:.谊.情.(2) 有亲近和睦关系的:邦.邻.(3) 相好,互相亲爱:爱.善.郑码:GDXS,U:53CB,GBK:D3D1 笔画数:4,部首:又,笔顺编号:135。
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代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意思:只要有知心朋友,四海之内不觉遥远。即便在天涯海角,感觉就像近邻一样。
2、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代高适《别董大二首》
意思: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天下还有谁不认识你呢?
3、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唐代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 琵琶引》
意思:同样都是天涯沦落的可怜人,今日相逢何必问是否曾经相识!
4、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代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
意思:到了洛阳,如果洛阳亲友问起我来,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那样晶莹纯洁!
5、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代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意思:老朋友请你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
6、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唐代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意思:友人在黄鹤楼与我辞别,在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以下是关于友谊的文言文句子:
1、君有奇才我不贫。--(清)郑板桥 2、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唐)王勃
3、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唐)白居易
4、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
5、天下快意之事莫若友,快友之事莫若谈。--(清)蒲松龄
6、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春秋)孟子
7、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战国)庄子
8、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西晋)付玄 9、人生贵相知,何用金与钱。--(唐)李白
10、与朋友交,言而有信。--(春秋)子夏 11、布衣之交不可忘。--(唐)李延寿
12、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宋)欧阳修
13、人生乐在相知心。--(宋)王安石 14、于患难风豪杰。--(清)魏禧
15、冤家宜解不宜结,各自回头看后头。--(明)冯梦龙
16、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清)曹雪芹
17、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宋)顾夏
上一篇:女性怀孕要丢失多少铁
下一篇:哪些行业属于暴利行业
发表评论